东洋陶瓷美术馆和中之岛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所在地中之岛是一个由河水冲积而成的沙洲。17世纪初,豪商淀屋常安(岡本三郎衛門常安)对中之岛着手进行了开发。这里随之成为日本物资集散的一个经济中心,诸藩修建的货品仓库在此林立。当时的中之岛,其东端相当于现今的大阪市中央公会堂位置,由此以东的土地都是河水带来的土沙淤积而成,也有一部分后世开发时的填土造地。明治时期,在人工土地上开始出现温泉场所和高级餐饮业的“料亭”。1879(明治12)年,中之岛大街开通,以此为契机,这一新街道成为丰国神社的参拜大道,而神社新建的神殿就坐落在如今中央公会堂的地方。在美术馆这一带,则是当时由料理旅店“自由亭”在大河下游的川口居留地店址之外新开的分店。1895(明治28)年,这家店改称为“大阪饭店”,次年改建成为砖构建筑的欧式饭店。1905(明治38)年,建筑的东半部被大阪地区银行业协会即大阪银行集会收购,开设了行会事务所。但大楼不幸几次遭受火灾。 1924(大正13)年,大阪饭店撤出了中之岛。大阪银行集会在1922(大正11)年对大楼进行了改建,到1966(昭和41)年,事务所一直设置在此,但最终因为建筑的年久老化、必须重建,而迁至他处。此后经过15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新建成的,就是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在美术馆设计之初,因为位置在中之岛公园境内,建筑的高度、外形、颜色等诸多设计元素都受到限制,并且还要重视美术馆自身作为陶瓷展览场馆的要求。经过多方面的用心与努力,美术馆得以现在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建筑形态呈现为外壁贴饰陶瓷板的多边形,匠心独具,同时也传达着对当年大阪饭店和大阪银行集会所建筑美学基因的继承。 时光流转三十年,中之岛这一带的景观伴随着公园的整备修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现着稳健风度的美术馆,与周围的历史建筑共同构成了和谐的风景,一直以来都受到市民大众的亲近和喜爱。

1929年(昭和4年) 从中央公会堂楼顶远眺中之岛东端

1922年(大正11年) 大阪银行集会所大楼和中央公会堂的楼顶。(《昭和4年的大阪街景》部分 大阪城天守阁博物馆藏)

1982年(昭和57年) 美术馆落成开放当时的航空照片

2009年(平成21年) 中之岛公园整备之前,园内楠木、榉木等树木繁茂,有网球场、户外音乐堂等设施。

美术馆外观

外壁贴饰色调变化的建筑陶板。